在聯(lián)系群眾服務群眾方面存在的問題(精選45條)

思而思學網(wǎng)

1.對“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問題缺少全面深刻的認識,沒有處理好“潛績”與“顯績”的關系,對領導關注的、要考核的“顯績”比較重視,對打基礎、利民生的“潛績”關注不夠。比如在農(nóng)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衛(wèi)生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關注度和投入力度與群眾需求相比仍相對不足。

2.有時艱苦樸素的奮斗精神弱化,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淡化,慢慢與群眾拉開距離,出現(xiàn)了脫離群眾的問題。

3.聯(lián)系基層、服務群眾不深入,習慣于坐在辦公室遙控指揮,電話指示、文件指導,對分管領域出現(xiàn)的問題解決力度不夠有力、不夠徹底。

4.工作作風漂浮,工作不夠務實,強行執(zhí)行政策多,關心群眾需求少,喜歡“和稀泥”。

5.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過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項目,但民生領域還有許多短板,教育、醫(y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還比較低,與群眾的期盼還有較大差距。

6.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持久性認識不足,沒有深刻領會脫貧攻堅工作給發(fā)展經(jīng)濟、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沒有認認真真將幫助困難群眾實現(xiàn)共同富裕作為我們當前工作的第一要務。

7.艱苦樸素作風、抵制不良風氣的意志不夠堅定,不能經(jīng)常在內(nèi)心深處和群眾特別是生活困難群眾進行換位思考。

8.深入基層與職工群眾面對面的時間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難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沒有關心群眾的訴求。

9.開展工作還沒有完全從便利基層的角度考慮,滿足于來什么事辦什么事,有什么能力辦什么事,為基層辦事主要體現(xiàn)在給錢給物,真正關心體貼的少,尊重群眾首創(chuàng)意識,發(fā)揮主體作用還不夠。

10.部分工作方式方法與基層實際和群眾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運用新方式、新載體、新手段開展工作的能力還要進一步加強。

11.基層調(diào)查研究不深不透,對群眾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還不夠?qū)崱⒉粔蛉妗?/p>

12.大學畢業(yè)后,一直在機關工作,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坐在辦公室里辦公,很少接觸群眾。最近幾年,也沒有花更多時間直接接觸基層群眾,對群眾所思所想所盼不盡了解,慢慢就與人民群眾有了距離,沒能與人民群眾很好地打成一片。

13.不能很好地考慮工作對象的實際困難,沒有能夠做到把職工群眾的利益訴求放在第一優(yōu)先考慮的地位,沒有能夠全力以赴地為群眾著想,還沒有真正在行動上樹立起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意識。比如在為職工解決實際困難上,了解的就多關心,不了解的就沒有主動去幫助。

14.下基層與群眾交流得少,沒有沉下身子接地氣,了解基層群眾情況不全面,解決實際問題不及時,對群眾反映的難點熱點問題,拓思路、出點子、尤其是調(diào)查研究不夠,出于對分管部門的信任,就交由職能部門去解決,導致與群眾的距離漸行漸遠,不知不覺淡化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15.工作中先后接觸過一些集體訪、越級訪等信訪案件,因個別群眾的不合理訴求和過分要求,對信訪群眾一度抱有偏見,沒有站在信訪群眾的立場和維護群眾利益的角度,正確看待和處理群眾的合理訴求。

16.宗旨意識遠沒有踐行在行動上,對新形勢下黨的群眾路線認識不深,對堅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還沒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動上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在工作上群眾觀念淡薄,看不到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對基層鮮活的典型經(jīng)驗學習總結的不夠,沒有認識到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指導工作主觀意志成分多,為群眾想的少、做的少,服務群眾,缺乏真功夫。

17.“問計于民”的意識不夠,沒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動上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沒有根據(jù)實際情況深入了解群眾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18.隨著參加工作時間的增加,工作環(huán)境的變化,與基層群眾的聯(lián)系溝通有所弱化,對群眾的呼聲困難了解不夠,有時滿足于完成服務發(fā)展、服務決策、服務落實,對如何更好地服務群眾、更多地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考慮得不夠多、做得不夠好。

19.在處理加快發(fā)展與維護群眾利益的關系上,片面強調(diào)“發(fā)展是第一要務”“穩(wěn)定是第一責任”,在維護群眾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對于群眾關心的脫貧解困,教育醫(yī)療、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問題上重視不夠,沒能時刻做到把群眾滿意作為衡量和檢驗工作的最高標準。

20.不能很好的處理對上級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的關系,有時產(chǎn)生了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的思想誤區(qū);對群眾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也就淡化了。

21.缺乏始終如一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作為檢驗工作的唯一標準。有時自己內(nèi)心認為只要落實了上級改善民生的“規(guī)定動作”“硬性政策”,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廣大群眾就一定對黨感恩、就一定擁護黨的領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持不好。

22.總認為“為民發(fā)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點放在大項目、大建設上,只要把經(jīng)濟指標搞上去了,群眾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難和問題就迎刃而解。于是無論是做決策還是辦事情,考慮全局利益、長遠利益的多,對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考慮的少,特別是深入到社區(qū)貧困家庭訪貧問苦更少了。

23.平時下鄉(xiāng)調(diào)研檢查工作,盡量做到不打招呼、隨機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會回到城里,在鄉(xiāng)鎮(zhèn)居住的少,沒有真正把群眾當主人、當親人,不知不覺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動上疏遠了群眾。

24.思想上對“依靠誰”認識不夠深刻,有時自認為工作經(jīng)歷多,經(jīng)驗豐富,在碰到困難向基層干部和群眾請教學習不夠,不注意吸取群眾首創(chuàng)的新鮮經(jīng)驗。

25.隨著工作崗位的改變,與老百姓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不夠,不自覺地開始與群眾存在距離,導致工作中對基層干部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簡單化處理,沒有很好地針對每個問題沉下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途徑。

26.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出現(xiàn)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傾向,“牢記宗旨、心系群眾,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問題、做決策雖然能夠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沒有追求個人口碑和自我實現(xiàn)的私心雜念。

27.為群眾服務的宗旨意識有所淡化,雖然手機內(nèi)存有上千名上訪群眾的號碼,然而有時上訪群眾的訴求缺少耐心的解釋和引導,沒有堅定任何時候都要以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標準。

28.在習慣上認為對黨負責是宏觀性要求,是硬任務;對人民負責是微觀性標準,是軟約束,特別是認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級,群眾沒有決定權,所以更多地考慮如何面對考核,對上“交賬”,而對如何使上級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轉(zhuǎn)化為懲治腐敗、切身維護群眾利益方面的考慮較少。

29.基層調(diào)研不深入。自己聯(lián)系×個鄉(xiāng)鎮(zhèn)、×個企業(yè)、×個社區(qū),平時到這×個聯(lián)系點去的多,到其他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去的少,深入農(nóng)戶家中走訪了解情況的少,聽匯報多、看實地少,存在“隔著玻璃看”的現(xiàn)象。

30.聯(lián)系群眾不緊密。與基層群眾聯(lián)系少,在抓工作、謀發(fā)展時,站在群眾立場思考少,以人民為中心思想不牢,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呼聲不多,對基層情況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夠全面準確。

31.工作方法較簡單。開展群眾工作的方式還是按部就班,在與時俱進地將群眾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還有待提升。對群眾基本需求等問題重視不夠,解決辦法不多,還只停留在“送錢、送物”上,幫助基層和群眾發(fā)展經(jīng)濟、增收致富的力度不大。

32.聽不進意見。下級和職工群眾的話聽不進去,有時下級和職工群眾匯報工作、反應情況時,不是耐心細致聽取對方的陳述,不讓下級把話說完,就劈頭蓋臉的把下級和職工訓斥一頓。結果是下級有話不敢說,有不同意見不敢反應,干群之間的鴻溝也就越來越深。

33.調(diào)研不深入。在工作遇到特別棘手的問題時,不是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職工群眾中,摸清問題的原因,找準問題內(nèi)在關系,從而研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而是盲目的拍腦袋定板,拍板的方案即缺乏科學性,讓執(zhí)行者左右為難不說,嚴重時帶來不應有的損失。

34.對下負責少。實際工作中,不折不扣的完成上級組織和領導交給的各項任務,不差分毫的貫徹領導的意圖,領導一句話語、一個眼神自己就知道該干什么、該怎么干、怎樣能干好,但是,有時對于職工和群眾反映的情況卻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有時甚至不顧大多數(shù)群眾的利益,去滿足對領導的高度負責。

35.科學決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同志在重大決策中充分傾聽民意、廣泛集中民智不夠,對部門和基層干部提要求多、布置任務多,對思想、工作和生活關心少,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需要改進。

36.沒有落實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工作精力用于開會和日常事務過多,用于聯(lián)系群眾、聯(lián)系基層時間不夠;在辦公室、會議室多,下基層入農(nóng)家不夠;聽單位領導匯報比較多,與一般干部及群眾接觸不夠;主觀意愿成份多,廣泛聽取同事、群眾意見不夠。沒有很好地發(fā)掘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沒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眾當老師、當親人、當英雄,政績觀、群眾觀有所偏離,過于追求發(fā)展,考慮名次,有所忽視民生改善和百姓訴求,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問題方面力度不大。

37.在工作決策部署和精力投放上,偏重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經(jīng)濟工作,對民生改善、社會事業(yè)投入精力偏少。

38.在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上,還沒有完全從群眾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出發(fā),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不夠。

39.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被動解決多、主動解決少,解民難、紓民困、化民憂的工作力度還需要加大。

40.對全縣困難群體,還停留在解決基本生活保障層面,多數(shù)是安排有關部門按政策搞好救助,逢年過節(jié)走訪慰問,深入跟蹤幫扶少,“群眾提出要求、黨政解決問題、群眾進行評價”的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

41.調(diào)查研究不夠深入,雖然也經(jīng)常深入村居,但是由于調(diào)研時間限制,與群眾溝通交流不深入細致,有時候只注重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沒有關注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對一些深層次問題挖掘不夠,分析不透,沒有真正做到解剖麻雀、舉一反三。

42.隨著閱歷增長、環(huán)境變化,不自覺地在思想深處對“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認識出現(xiàn)模糊,潛意識中在處理對上負責和對群眾負責的關系上出現(xiàn)偏差,以至在工作中考慮上級滿意不滿意的時候多一些,考慮群眾高興不高興的時候就相對少一些。群眾觀念淡化、為民情懷弱化,沒有實實在在地站在貧困群眾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也就不能真正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

43.在工作和生活中缺乏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意識,沒有樹牢群眾立場和群眾觀念,將群眾滿意度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最高標準。結合分管工作,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較少,對實際情況掌握不全面、不準確。聽取群眾意見不多,工作爭先創(chuàng)優(yōu)意識不強,還不夠積極主動。

(1)、在聯(lián)系群眾服務群眾方面整改措施(精選三篇)

在聯(lián)系群眾服務群眾方面整改措施(1)一、存在的主要問題1、政治思想意識不夠強。表現(xiàn)在對黨的思想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貫徹、執(zhí)行不夠堅定,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及時的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政治敏銳性和洞察力不足,不善于運用馬列主義、思想和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透過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質(zhì)的能力不足,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2、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不夠牢固。表現(xiàn)在對待群眾不能始終保持...查看更多

44.自己認為來自于基層,對問題比較了解,對情況比較熟悉,因而,不能很好地考慮工作對象的實際困難,沒有能夠做到把職工群眾的利益訴求放在第一優(yōu)先考慮的地位,沒有能夠全力以赴地為群眾著想,還沒有真正在行動上樹立起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意識。

45.沒有始終如一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作為檢驗工作的唯一標準,有時自己內(nèi)心認為只要落實了上級改善民生的“規(guī)定動作”、“硬性政策”,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廣大群眾就一定對黨感恩、就一定擁護黨的領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持不好。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