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新加坡為什么能對廉政建設的幾點感想(一)

思而思學網
標本兼治 表里兼顧

——讀《新加坡為什么能》對廉政建設的幾點感想

三組9號 吳正兵

(讀完《新加坡為什么能》這本書,使我受益良多,但是這篇讀后感,卻遲遲未能寫出,感覺可以寫的東西很多,任何一點展開來都有許多可值得深思、探討和學習的地方,可又慚愧于自己的能力有限,害怕眼高手低,因此寫的很是糾結)

我認為,新加坡的以德倡廉、以俸養(yǎng)廉、以規(guī)固廉、以法保廉,使人不想、不必、不能、不敢貪,體現(xiàn)的是一種廉政建設中標本兼治、表里兼顧的工作理念。

一、以德倡廉,使人不想貪,從思想上治本

從社會層面來講。這里作者從思想、道德的角度闡述了新加坡是如何推進廉政建設的,認為其中的關鍵是對儒家的傳統(tǒng)思想進行的一種繼承和發(fā)揚,一種對“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內涵的全新闡述,并重新確立“君子”定義,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進而成為指導社會發(fā)展的一種道德力量和精神標桿。在中國,在當前,這些思想和道德標準應該是同樣適用的,雖然我們不一定就將他標榜為儒家思想或儒家精神,但就其實際內容而言無疑是存在諸多共通之處的。我們追求的共產主義理想,非常遠大、非常高尚,但現(xiàn)實中,我們卻往往忽略了細節(jié)、忽略了小節(jié),以至于雖然社會對好壞的評價、在大是大非問題上還是非常明確的,但對一些小過錯、小瑕疵卻可以十分“寬容”,甚至“縱容”,即便人們心中都知道這樣或那樣是不對的,但卻不能堅持原則,甚至還出現(xiàn)了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現(xiàn)象,正是這些問題形成了一種大環(huán)境、一種社會風氣,這種環(huán)境和風氣也勢必會影響到公務人員,于是走后門、托人情,逢年過節(jié)請吃送禮就成為了一種常態(tài)。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塑造社會的道德風氣,怎么辦,就是要從小處著手,從細節(jié)做起,一點一點地去改變,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妄想靠一次運動、一次活動就可以改變整個社會風氣,我們需要的是一種一以貫之、滴水穿石的精神去推動,一段時期只抓某個具體的項目(可以包含幾個具體的細節(jié)和內容),比如抓交通文明,可以從遵守交通信號、遵照交通標志、行人過馬路走斑馬線、機動車與行人互相文明禮讓等方面做起,再比如抓禮儀文明,可以從規(guī)定公務人員著裝、文明用語等方面抓起,從晚輩對長輩、學生對老師的稱呼和見面問好的方式等細節(jié)抓起。其中的關鍵在于一抓到底、盯牢不松,直至成為一種社會普遍認同并自覺遵守、自覺維護的思維、生活、工作方式,一個一個項目做下去,終究會慢慢改變整個社會的氛圍和風氣,雖然工作量會很大,時間跨度會很長,但這是治本,必須要去做,必須堅持下去。只有當這種社會風氣形成時,我們才能真正實現(xiàn)使人不想貪的目標。

從黨的層面來講。無論是中國共產黨還是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他們從建黨之初都十分重視廉政建設,也各自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黨的廉政建設來講,我認為,新加坡行動黨幾點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思考、學習和借鑒。首先,他們有敢做敢秀的一面。從高調的白衣白褲作為其黨服開始,他們就把廉政建設既作為一種實實在在地工作去抓,又作為一種形象一種形式去展現(xiàn)、去秀。這種秀雖然包含著巨大的風險,但其展露的是強大的自信。其一,正如*說的“打鐵還需自身硬”,敢秀的前提就是要自身過硬、要有底氣,否則就會成為真正的作秀,淪為笑談。其二,這種高調的展示,可以取信于民,親近于民,通過一次次的展示不斷塑造自身廉政的形象。其三,可以起到一種黨外監(jiān)督的作用,通過公開、透明的運作方式,為黨外監(jiān)督創(chuàng)造條件,時刻準備接受監(jiān)督。其四,可以起到黨內警醒的作用,使得每一次的活動都成為一次教育,通過鮮明的形式反復進行警示,時刻提醒全體黨員要廉潔奉公、克己為人。其次他們也有不敢做不敢秀的一面。相對于新加坡公務人員很高的薪酬待遇,他們的人民行動黨卻顯得那么的低調儉樸,之間的對比和反差是那么的明顯和巨大。書中特別地以人民行動黨的總部為例,詳細描述了從成立、多次搬遷、選址新建等整個過程,最后的結果卻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辦公樓”。期間他們其實完全有能力,也有過很多次恰當?shù)臋C會將其總部建成一幢高樓大廈,并帶來豐厚的經濟收益,他們也曾試圖去這么做,但最后還是被否決了,為什么?因為一座高樓大廈的總部大樓帶來的除了豐厚的經濟收益,還可能是社會民眾的疏遠和不認同,這與人民行動黨根植于新加坡人民的初衷、塑造清明廉潔的政治形象不相符合,這時經濟利益必須讓位于政治利益!胺遣荒芤材瞬粸橐病保@就是新加坡人民行動黨不敢做不敢秀的一面。由此,我認為我們需要去做的就是多一些前面的敢做敢秀,少一些后者的不該做不該秀的行為。

二、以俸養(yǎng)廉,使人不必貪,從物質上治里

公務員的薪資和待遇問題一直是一個比較敏感和受關注的話題,由此也曾幾度引發(fā)各種熱議和關切,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場去看待,人們總能得出不一樣的結論。新加坡以俸養(yǎng)廉的做法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但這一做法是否就適合我們中國,還值得研究和探討。但其一些理念和具體的做法應該值得我們學習。

首先,正視這種需求的客觀存在。書中提出人是有雙重屬性的,即社會人和經濟人,在某一些特殊時期,可能其中的一個屬性會表現(xiàn)的特別明顯,甚至完全掩蓋了另一種屬性,例如在革命時期,人們?yōu)榱藢崿F(xiàn)民族獨立和解放,為了實現(xiàn)遠大的政治理想和崇高的歷史使命,而不計較個人得失,不顧個人利益,甚至付出自己的所有乃至生命也在所不惜。但本書也提醒我們,現(xiàn)在已經進入和平時期,雖然我們也面臨著民族復興的重任,但畢竟不再是那個物資極度匱乏、生死懸于一線的年代,雖然我們依然提出要實現(xiàn)人生價值、為人民服務,但畢竟無私的付出和犧牲已經不再是實現(xiàn)這些目標所必須的代價。所以我們就要正視人的經濟屬性,不能僅僅以政治理想、精神理念來要求黨員干部作出奉獻、無私付出,而是要在他們努力工作的同時,給予相對公平、合理的經濟報酬,滿足他們的生存、生活、生長所需,精神激勵和物質獎勵兩者都是必須的。

其次,關注這種需求的實現(xiàn)形式。有這種需求,必然就要去實現(xiàn),書中引述了李顯龍的一句話“我并不擔心有人為了那400萬元而當總理,我害怕的是有人為了獲得4億元的臺底交易金”,讓人深思?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