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后感范文950字精選

思而思學網

打開《愛的教育》這本書的扉頁,我情不自禁地一口氣把它讀完了。合上書,我的腦海里卻總是回蕩著作者的話:教育,就是愛的教育。

是的,做為一名幼兒教育,如果沒有了愛,那么我們的教育會是多么的蒼白無力?每一位家長把孩子的小手放心的交在我們的手上,也正是因為相信我們對孩子們有濃濃的愛。

這讓我聯想到,我從事幼教行業(yè)后一直碰到的棘手問題??在幼兒園,我經常會聽到孩子放學時會向家長很委屈的說:“今天欺負我了。”很多時候,我會害怕聽到這樣的聲音。但是在讀完了《愛的教育》一書后,我的心里卻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我們都知道,孩子們之間發(fā)生爭執(zhí)、甚至打架是一種自然現象,因為孩子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欲望,當遇到沖突就會爭吵、打架。在爭吵、打架的過程中,孩子們了解到爭吵、打架并不能解決問題。孩子們也許經過幾次爭吵、打架學會了一些社會規(guī)范或做人的方法。

孩子在發(fā)生爭執(zhí)時父母和老師的態(tài)度相當重要的。我認為在孩子發(fā)生爭執(zhí)時,爭吵結束后,成人才介入這場“戰(zhàn)爭”是比較合適的,我們要幫助他們找原因,并提供解決的方法。在本書中亞米契斯介紹父親如何對待他與柯萊蒂吵架事件的態(tài)度呢?讓孩子學地正確面對自己的錯誤,學會道歉、理解、諒解。

這讓我想起美國有位心理學者羅萊絲華克,他曾經設計一種圖片,受測者只要看某張圖畫,從他對圖片的意見,就可以診斷出的他性格。

那是一些有情節(jié)的漫畫,比如:圖中畫著一輛汽車和一個行人。車濺起的泥水剛好濺到行人身上,司機正低著頭,并且抱歉地說:“本以為可以避過去的,沒想到……。真是對不起!”那個行人也對司機說了些什么,但是會話的部分是空白。

這個測驗就是如果你是那個行人,你會怎么回答?羅萊絲華克把人們對這個測驗的反應分成“處罰”、“內罰”、“非罰”三種類型。

處罰就是把責任統(tǒng)統(tǒng)推給別人,相反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就叫內罰。從容地分析事情后再定責任,這就是非罰。

我們不要養(yǎng)成孩子遇到爭執(zhí)就說:“都是的錯!”讓他們學會換個立場想問題。如果真是對方錯了,他可以有根據的說明理由。如果孩子沉默不語,不能說明原因,也許就是他在反省。 從孩子們的每次社會交往中,讓他們學會冷靜地分析對方的立場,客觀的看待爭執(zhí),學會做一個“非罰反應”的人。

“用理解、體諒,讓周圍的人分享自己的愛!边@就是我在《愛的教育》中讀到的啟示。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