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包公紀錄片觀后感怎么寫

思而思學網

千年包公紀錄片觀后感

法官要做“鐵包公”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包公以鐵面無私、剛正不阿、伸張正義的公正、清廉形象而流芳千古,以至于讓后人每每談及,總有說不完、道不盡的佳話。當遇到秉公辦事、為民做主的官員,老百姓大多會用“包青天”等之類言語進行稱頌。

在我看來,包公精神這一寶貴財富,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一是愛國敬業(yè),直言切諫。二是民為國本,為民請命。三是剛正不阿,不畏權貴。四是廉潔從政,公正司法。

當前,我國正在加快建設。作為一名法官,當代“鐵包公”就是在判案的時候維持公平、追求正義,公平和正義是最核心的精神。人民法官要做好“鐵包公”,始終牢記人民法官的神圣職責,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秉公辦案、無偏無私。要始終堅守法官的職業(yè)道德底線,依法辦案,不謀私利。同時,也要胸懷大局,心系為民,做一名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好法官。

包公司法精神值得宣揚,類似于今天的“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理念,理應為當代法官所傳承和發(fā)揚。在建設進程中,我們的法官一定能為民公正廉潔司法,為國家法治建設貢獻力量。

千年包公紀錄片觀后感

第一集《清心直道》

通過包拯青少年時期真實的故事、包拯出仕時明志詩,介紹包拯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個性形成的原因;通過包拯家訓以及包氏后人對他的懷念,突出包拯的清正廉潔的家風與精神至今仍有深刻影響;通過同時代的官員劉筠對他的影響,呈現北宋仁宗時代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家訓豈止教誨子孫,而不惠及世人呢?感慨之余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包氏子孫在對家訓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中形成了包家嚴謹的家風,這對培育和踐行有哪些啟示?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點:

一、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非一日之功,不可急功近利

優(yōu)良的家風形成,往往是通過創(chuàng)立者的建立,和幾代甚至數代人的不懈努力踐行而形成的,通過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圍,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不斷地踐行,形成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最為直觀、最為直接、最為基本、最為經常的家庭教育,包家也是如此,在一代又一代的踐行過程中,鑄就了包家言傳身教的典范,鑄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而核心價值觀,更是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其形成也決不可奢望短期而成。5月4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就明確指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嗄暧兄蠛脵C遇,關鍵是要邁穩(wěn)步子、夯實根基、久久為功……核心價值觀的養(yǎng)成絕非一日之功,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

二、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引導要接地氣,更需要模范示范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以24個字概括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碑斍靶枰罅π麄、引導核心價值觀,更需要每個人努力去踐行,只有讓群眾認識它、接受它、踐行它,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才能體現它實際的價值。包家的“孝肅遺風”之所以被世代遵循,與其說是家訓的嚴厲,倒不如說是包拯的言傳身教,模范示范。老百姓曉得包拯,尊稱包公,多不是讀史,而是看戲,看傳,看畫,聽故事,聽說書。民間傳說至少有兩種趨向:一是將眾多的清官形象,集中到包拯身上,使之成為清官的代表;二是把想象的清官樣子,通過包拯表現出來,使之成為理想的化身。一位高官,歷朝歷代,能得到這般推崇,除了包拯,還能數出幾位呢?表彰先賢,世上立有許許多多的碑,石碑、銅碑、金碑,還包括書之于典籍,即所謂樹碑立傳。但是,又有哪一種碑,能比老百姓的心碑更高大,更偉岸?

由此我們可以說,要讓也像清官包公一樣家喻戶曉、人盡皆知,就要大力宣傳引導,并且其宣傳必須接地氣,必須選好故事,宣傳典型,其形式必須生動活潑、是群眾喜聞樂見的。必須從國民教育抓起,從幼兒園娃娃抓起,從每個家庭抓起。從而實現以良好的家風弘揚,讓深入人心,并由此落實到經濟發(fā)展的各個領域中,貫徹到各階層群眾中。更重要的是廣大黨員干部要首先做好模范帶頭作用,帶動人們自覺增強的意識,牢固樹立信念、崇尚高尚的道德準則和保持良好的精神風尚。

三、踐行核心價值觀須常懷敬畏之心

包公子孫對家訓的嚴格踐行足見其對祖訓常懷敬畏之心。所謂敬畏之心指的就是對事物有著非常的尊敬而又不敢逾越,從而心懷畏懼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一個人有了敬畏之心,就心有所主,行為就有了方向、準則和規(guī)范,在行為之中就能夠自我約束,從而不做超出界限之事。人一旦沒有了敬畏之心,則往往會肆無忌憚,無法無天,所以,人,總是要有一點敬畏之心的。講“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那是講不信鬼不信神需要的思想狀態(tài)。但不能放大為人什么都無所畏懼。共產黨人不敬畏神靈,但要敬畏歷史,敬畏人民。

要通過完善各種規(guī)章制度,提高人們遵守核心價值觀獲得的正效益,同時也提高違反核心價值觀行為的成本,徹底扭轉當前社會上講誠信的老實人吃虧,不誠信的行為反而常常獲益的現象。大力宣揚并營造社會正氣,引導人們以敬畏之心來踐行,有了敬畏,才會有自律。馬克思認為“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只有道德主體將道德規(guī)范內化為自己的道德,完成他律向自律的轉化,才能成為有效的道德規(guī)范。有了自律的基礎,相互的他律??道德規(guī)范、社會公德、法律法規(guī),才有實施的可能。于是,當人們無條件、沒商量地對常懷敬畏之心之時,核心價值觀才能高懸于上,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千年包公紀錄片觀后感

只要有懲惡揚善心愿包公形象就不會消失

在老百姓心目中,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頌的包公執(zhí)法如山,無所不在,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平民百姓,違法必究,鐵面無私。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清官。包公的正氣、勇氣和靈氣,已成為中華民族靈魂的一部分,同時也成了老百姓心靈的寄托。因此,包公,這個形象的核心內涵和價值作用是一致的:有包公在就有天理在,有包公在就有正義在。只要人們有維護正義、懲惡揚善、渴望公道的心愿,包青天的價值和魅力就不會衰弱,包公形象就不會消失。

司法判決是經過法官良心過濾后的法律,要求法官要有良知,還要有善行,如果法官心靈的源泉受到玷污,那他的學識越高、技巧越豐富,對社會的危害則越大。有了法律的規(guī)則,司法運作的全部過程需要法官的行為來展示,法官要在與公眾互信的法律信息交涉中確立司法的權威和公信,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中孕育滋養(yǎng)法治信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內不愧心。

人民法官是國家公仆,所應有的職業(yè)道德,決定了人民法官必須致力為公、甘于奉獻,職業(yè)尊榮感與價值感要靠不斷完善專業(yè)素質與提高個人情操來予以保障。舍去社會風氣中的浮躁虛華,靜以修身,耐得住寂寞。當明鏡高懸、法槌高舉之時,法官的靈魂深處要有一尊靜默的獨角獸,公正是它的身體,良知是它的血肉,智慧是它的經絡,為民是它的呼吸,而奉獻則是它不斷運轉的動力。

千年包公紀錄片觀后感

由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攝制的三集紀錄片《千年包公》,即將于5月25日起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和以往包公題材的電視文藝作品不同的是,紀錄片《千年包公》堅持真實可靠可信的創(chuàng)作原則,在查閱大量歷史文獻資料后,摒棄戲說,完全根據史實,進行人物再現與現實拍攝,全片力爭呈現一個有血有肉可親可敬的包拯形象。

《千年包公》共分三集,每集45分鐘。

第一集《清心直道》,通過包拯青少年時期真實的故事、包拯出仕時明志詩,介紹包拯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個性形成的原因;通過包拯家訓以及包氏后人對他的懷念,突出包拯的清正廉潔的家風與精神至今仍有深刻影響;通過同時代的官員劉筠對他的影響,呈現北宋仁宗時代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點面結合,有理有據。

第二集《鐵面無私》,敘述包拯任監(jiān)察御史及開封府尹等官職時,不畏權貴,彈劾貪官污吏及皇親國戚的故事,其中以“七彈王逵”、“六彈張堯佐”與“斷冷清案”最為精彩,在真實歷史文獻基礎上,用影視劇手法進行再現,突出包公鐵面無私、不畏權貴、執(zhí)法如山的可貴精神。

第三集《以民為本》,通過“斷牛舌案”、“匿金案”、“陳州折變”、“不持一硯歸”等歷史故事,說明包拯以民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的為官為政思想。對貪官污吏鐵面無私,對百姓卻心懷柔情厚意,他把百姓放在心上,所以一千年來,百姓把他也放在心坎里。通過再現真實的包公故事,尋訪包公精神的當代體現,力求在觀眾心里樹立一位真實可信的清官而非戲說的包公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為最可能精準的展現宋代歷史與包公形象,劇組在短短幾個月內,采訪了國內,及臺灣、新加坡等地的幾十位包拯研究學者及宋史專家。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