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國崛起的觀后感3篇

思而思學網(wǎng)

《大國崛起》觀后感精選一

因為工作的緣故,不得已,才又看了一遍央視十年前的大手筆??《大國崛起》。以前看這部片子,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消磨時間,或是純粹為了找點樂子,F(xiàn)在再看這部片子,則是希望能從更專業(yè)的角度來解讀它,更希望對大國的崛起之路有一個更好的總結。

作為一部成功的紀錄片,《大國崛起》在整部片子的謀篇布局上可謂匠心獨運。細心的朋友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這部片子從第一集開始到第十二集結束,數(shù)不清的疑問貫穿在每一集片子中。比如第一集海洋時代里在描寫葡萄牙人對于海洋世界的遐想時曾這樣寫道:世界真的是托勒密描繪的這個樣子嗎?大西洋真的無法航行嗎?巨大的問號折磨著歐洲大陸,也燃燒著癡迷于地理學和航海戰(zhàn)略的恩里克王子。

這種描述方式或者說闡述方法,我們在每一集里都可以看到,正是通過這樣層層設扣哦方式,觀眾的胃口被有效地調動起來,故事的推進也顯得更有邏輯性。事實上,層層設扣,是紀錄片一種非常重要的講故事的方式,它不僅應用于紀錄片,在電影里中也是屢見不鮮。究其原因,自然是由于人類對于未知的渴望,這似乎是人的一種本能。

“層層設扣”幫助紀錄片更好的推進節(jié)奏,但嚴密的邏輯只能保證一部片子不出現(xiàn)硬傷,并不能確保它一定會好看。對觀眾而言,一部紀錄片首先要好看,其次才能關注其邏輯性等其他方面。因此,如何選擇一種適合觀眾的,能讓觀眾感同身受的講述方法,就變得尤為重要。

“油畫上這位用巨型裙箍、僵硬皺領、寬大衣袖、繡金披紗來裝飾的女性,就是當時英國的統(tǒng)治者--伊麗莎白一世。在重疊繁復的服裝下,婦女的形體不見了,人們記住的是一個莊嚴高傲的王權偶像!边@是大國崛起第三集:走向現(xiàn)代的一個段落篇章。這里,片子以伊麗莎白女王,這個英國走向現(xiàn)代的關鍵性人物來展開故事。通過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來傳奇一系列轟動一時的大事件,我們姑且可以稱作“以小見大”,實際上,對觀眾而言,歷史無論多么的波瀾壯闊,波濤洶涌,它終究只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或者說終究算是一個故事。對很多現(xiàn)代人而言,我們很難想象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革命的困難,生存的危機等一系列在今天已經(jīng)被輕而易舉解決的難題。因此,人,只有人的故事,才能更容易引發(fā)人的同感,引發(fā)觀眾的感同身受。

在大國崛起的故事中,歷史從來都不是一幕幕冷冰冰的油畫,相反,他方佛是發(fā)生在我們眼前的一樁樁正在發(fā)生的故事。這就是通過小人物,地點這種星星之火,最終引發(fā)的燎原之勢。

當然,大國舉起的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央視自身的平臺具有無可比擬性,國家級的資源調動能力也不是一般的機構能夠制作單位能夠想象的,但所幸,他它是一部好片子。

說完了紀錄片講故事的方法,接下來也許我們可以談談片子本身的內(nèi)容。大國,崛起。這兩個詞同時出現(xiàn)在屏幕上的時候,相信每一個中國人心里都別有一番滋味。歷史上,中國曾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大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曾為人類歷史的進程做出的巨大貢獻。然而,近代以來,輝煌一時的封建主義卻成了中國前進的絆腳石,中國的發(fā)展一度陷入停滯,被西方各國遠遠的甩在身后。戰(zhàn)爭以來,中國就開始不斷遭到西方列強的蹂躪,羞辱,甚至差點走上被肢解的命運,很多歷史學家都把中國的近代史形容成一部屈辱史,正是在那個時期“東亞病夫”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中國人的地位自然也一落千丈。

進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中國逐步完成了國家獨立,民族統(tǒng)一。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運動更是讓中國創(chuàng)造了無與倫比的發(fā)展奇跡。今天的中國早已擺脫了東亞病夫的帽子,成為國際舞臺上不可忽視的力量。

隨著國力的增強,埋藏在中國人心里的那顆大國之心也隨之顯露。從中國的最高領導層到地方的普通百姓,沒有一個人會懷疑中國成為世界大國的能力,這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一種心照不宣的心態(tài)。在這個時間點,大國崛起的播出具有深遠而重大的意義。

片子中的九個世界大國,崛起的路徑不盡相同。葡萄牙、西班牙靠的是最到完成國家統(tǒng)一的先發(fā)優(yōu)勢而稱霸海洋;荷蘭憑借發(fā)達的工商業(yè)而享譽全球;英國最早建立了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制度,為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了體制保障;法蘭西以深邃的思想解放人性,號召人們解放思想,追逐自由;德意志從分裂走向統(tǒng)一,確立了統(tǒng)一的國內(nèi)市場,為經(jīng)濟的騰飛打下基礎;沙俄則靠著強大的君主專制開啟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沙皇改革;日本始終堅持與強者為伍,終于走在世界前列;美利堅甩開歷史包袱,開創(chuàng)了屬于自己的發(fā)展道路。

那么,中國,中國的崛起靠什么?我們不得已而知,但有一點可以明確的是:單純借鑒大國興衰的經(jīng)驗教訓就可以嗎?顯然,歷史的無數(shù)經(jīng)驗告訴我們,no。那么,人才、技術、體制、機制、市場潛力、國民素質、人文精神,中國又有哪些能夠在世界上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呢?

《大國崛起》觀后感精選二

片中的影像資料都可見,"崛起"的歐美大國無一例外地都有著跟希臘(帕特農(nóng))神廟一模一樣的建筑,或是國家權力機構,或是學術研究中心,why?因為文明從來就不是象種蕃薯一樣從地里長出來的,不能用500年的時間分度來割裂的,F(xiàn)代社會,是建筑在古希臘思想以及文藝復興基礎上的,片中所羨慕的/科技革命無一不是古希臘文明的產(chǎn)兒,象日本一樣學習別人先進之處,不用遮遮掩掩的,日本人已經(jīng)證明黃種人并不比白種人低等,我們的祖先只是思維方式與西歐人不同而已

我們七十年代生的那一代人,成長期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今天的北朝鮮有得一拼,所受的人文教育大部分做作了無用功,即使在今天,愚策和自瀆習慣仍然持續(xù)瘋長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寶貴人力資源浪費著。我討厭虛偽的教條,討厭互聯(lián)網(wǎng)上和電視中不時出現(xiàn)的無敵審查剪刀手,但同時當我看到網(wǎng)絡中一簇簇暴民對某些事件的反應時和幾億和我一樣眼光光的農(nóng)民頭們時卻又不得不理解政府的措施。

對馬克思思想/共產(chǎn)主義那套也許到了今天我們胡老大也都厭倦了,但又不得不修修補補地維持原狀。就拿頭頭們喜歡使用的民族主義方式來說:我想不明白為什么我們還要堅持共產(chǎn)主義的說法。俄國佬走共產(chǎn)主義道路還說的過去。歐洲各國們雖然打來打去,但其實就如親兄弟般,事實上歐洲各國的皇室貴族們確實都有著血緣或聯(lián)姻關系的。人家老俄都已經(jīng)輕身上路了,我們中國人跟老馬無親無故的還屁顛顛地背著這破包袱干嘛?從小起,我就討厭共產(chǎn)中出現(xiàn)的類似xxx對xxx的"專政"字樣,對各種各樣的反智的如取消貨幣等等神奇人文思維驚嘆,而對于老馬的算術能力同樣不敢恭維,現(xiàn)代意識中,國家權力機構的作用應該是服務和管理而不是現(xiàn)在突顯的"統(tǒng)治",中國人等那天等的真是太苦了。作領導的大大們也許大膽點直接通過會議討論方式把政黨/道路/主義這些擺上臺也是可以的,就從改換名稱做起,只要不影響國民利益,我想不出國民對這些改變會有反對的理由,在這里,我所說的"國民"是有社會良心的國人

說回紀錄片,跟以往比算有點進步了,歐美不再只以侵略掠奪的姿態(tài)出來過場了

1。音樂和片頭很明顯看出模仿了日本NHK電視臺的<明治維新>系列紀錄片,但粗糙得多,過場也很委屈

2。因為夾帶了私貨,對于蘇維艾的"成就"和老美的"悲慘史"著重筆墨讓人反感。

3。展現(xiàn)了部分史實,原因的剖析仍欠全面。之所以得以崛起,編導們通篇以體制/政治入手,而歐美評論人士認為挺簡單,就是思想本身

4。以中央臺的資源,作評論的學者應該可以找到更好的,或者讓其更實際的說話

5。因為前面看得太認真,最后一集給水淹沒了,竟然是前面"連續(xù)劇"的"電影版",大多數(shù)畫面解說一字不差,那幫制作人員也太不負責任了

《大國崛起》觀后感精選三

“忽視過去的人,在未來行程里只是一個缺乏思想準備的匆匆過客。忽視過去的國家,面對世界變局,將不會有成熟的選擇。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風險。走過六十年,回首五百年,一路巡看交相興替的大國演變,我們要做的其實就是一件事,讓歷史照亮未來的行程!

國人現(xiàn)在越來越熱衷關注歷史,似乎是易中天和于丹帶領百家講壇發(fā)動起來的。CCTV做的這個片子立意很新,大國崛起,是歷史又不全部是歷史,是歷史又不是全部的歷史。

確實是歷史,但仍然有很大的篇幅在說經(jīng)濟說人物說文化。確實是歷史,但不是全部的歷史,只是截取一些片斷,這些片斷是它崛起的歷史。

看歷史不只是了解更是為了借鑒,學習本國的歷史和學習大國的歷史都是具有深刻意義的?赐曛竽銜溃瑹o論這個國家歷史是否悠久,它都具備自己獨特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包含很多方面,經(jīng)濟上的,體制上的,法律上的,這種文化就是所謂大國文化,這種文化是大國崛起的力量,更是大國得以不倒的基石。

荷蘭人的文化是經(jīng)濟,他們曾經(jīng)控制了幾乎整個世界的經(jīng)濟活動;日本人的文化是學習,從中國到西方他們永遠跟在強者的身后;法國人的文化是自由,轟轟烈烈的馬賽曲從這里唱響,夾帶著自由的呼聲;德國人的文化是自省,大戰(zhàn)把國家毀了,可是廢墟之上迅速站起來的還是德意志人。等等這些都是大國的文化,有了這些文化一個國家才是大國,國家才足夠完整,任何武力的或喪失文化的征服都太過蒼白。

之于中國,始終在走著成為大國的道路但至今仍然不是大國,中國的文化是什么?很多。從古代的仁義到現(xiàn)代的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文化太多太深,所以很難找到核心文化。中國人太多,歷史太深,找到一個全民族認同的核心文化談何容易,更何況許多代表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東西正在遺失,試問遺失掉的精華拿什么來補?

中國要走的路還很長,仍然需要學習,但是有的時候我們還是高看了自己,我們?nèi)匀徽J為我們是大國這讓我們很難放下姿態(tài)。彼得大帝隱姓埋名去歐洲學習,甚至在國家的最西端建立新的首都;日本人的使團遍布所有世界大國,明治維新終于走上大國的道路。中國人呢?很難看到這樣的學習精神,很多人出國但有多少是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的,開開眼界享受享受則已,這才是要命的。

誠然,國家電視臺尤其是中國的國家電視臺做的片子免不了有輿論的導向,說到俄羅斯不談他們回歸資本主義框架的事情,于是那一集直接做成了蘇聯(lián)。片中還提到,荷蘭英國和美國是真正意義上征服過世界的國家,因為只有經(jīng)濟征服才算征服,這一點也符合目前國家一心搞經(jīng)濟的戰(zhàn)略。但,這是可以原諒的,總的來說,片子做的還相對客觀,那百分之二十的政治需要也不必深究。

大國崛起這個命題很值得思考,尤其對于發(fā)展中的中國來說,這套片子很有想法,至少是個拋磚引玉,也算是善舉罷。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