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生擇業(yè)不能綁在高大上的設定里

思而思學網(wǎng)

石悅,內(nèi)蒙古理科高考狀元,清華本科,北大研究生,建筑專業(yè)。畢業(yè)后,她瀟灑轉身。以“女流”ID闖蕩直播江湖當起游戲女主播,已擁有百萬粉絲。

近日,一篇報道將其帶入公眾視野。于是又見網(wǎng)友質疑,指責其浪費教育資源,白瞎名校名額,甚至還有人做痛心疾首狀,稱中國少了一個好建筑師。

時間已經(jīng)走到2017,卻還有人對名校生的職業(yè)選擇抱有某種“精神潔癖”。參差多態(tài)乃幸福本源,若普通院校學生尚有職業(yè)選擇的自由,怎么名校生的路反而越走越窄,被綁在“高大上”的“設定”里脫不了身?

何謂浪費?這個問題太復雜。

簡單來講,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沒有實現(xiàn)應有價值”。比如,一盆本可以用來洗衣澆花沖廁所的水,你卻將它一倒了之,那是一種“浪費”。

那么,接受名校教育的“應有價值”是什么呢?是為了畢業(yè)之后進入對口專業(yè)工作嗎?是為了獲取更多社會資源為今后事業(yè)發(fā)展鋪路嗎?是為了掙大錢走上人生巔峰嗎?

是,也不是。

教育不是一種將人工具化的單純的“人才培養(yǎng)活動”,也不是走向“有錢”“有權”的某種手段。它的目的,不過是“教人成人”,讓人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讓人幸福地生活。

將接受教育的目的,局限為“學什么就干什么”,這是對教育的“矮化”。

而名校教育,更多時候賦予學生的是選擇的能力。石悅的導師曾對她說,人生不是規(guī)劃出來的,人生是跟隨自己的靈感和直覺走出來的。放下學了八年的建筑專業(yè),進入一個并不成熟還遭受誤解的新興行業(yè)。

這種選擇,何其需要勇氣與智慧?堅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這是一種能力;能把自己想要的變成現(xiàn)實,這同樣是一種能力。

石悅交了學費,付出了時間,接受了八年的名校教育。而這段時光,并不會隨著石悅踏入主播圈子而跟她“一刀兩斷”。它早已內(nèi)化為她的眼界、涵養(yǎng)和談吐,凡是走過的路必不會毫無意義。

接受好的教育,是讓人成為“更好的人”。動輒把一頂“浪費資源”的帽子扣下來,是對人選擇的指手畫腳。

而且,就算職業(yè)真有“高低貴賤”之分,這種劃分也隨著社會變遷而不斷變化,你很難保證,今日對他人選擇的指責,會不會在日后被證明全然是個笑話。畢竟,二十年前若遇見馬云,你恐怕也不理解他為啥放著英語老師不當,要去搞什么電子商務。

想起多年前,我去往工地采訪。施工工友看著我說,你好好一個研究生,當什么記者?語氣里,分明也是對我“浪費學歷”的不解。冤枉啊!我學的就是新聞專業(yè),本本分分當了記者,嘖,依然被認為是“浪費”。

人活著,要實現(xiàn)怎樣的目的才不算“浪費”?其實,又哪有什么“浪不浪費”,一切不過都是“偏見”作祟。偏見告訴我們,名校生應該成為人中龍鳳才不算辱沒;偏見又告訴我們,建筑師就是比游戲主播要來得更為偉大崇高。偏見讓我們的判斷變得更加簡單,卻也讓我們看不到多元之美。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