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夢中華 興國必先強師 ——深化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述評(一)

思而思學網(wǎng)

■教育一年來 兩會特稿④

“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薄芭ψ尳處煶蔀樯鐣献钍茏鹁础⒆盍钊讼蛲穆殬I(yè)!倍啻螐淖饚熤亟獭⒆⒅厝瞬诺确矫姘l(fā)表重要論述,表達對教師的尊敬,也為全社會尊師敬師做出了表率。

2018年1月20日,*、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全面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教師隊伍建設作出頂層設計。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是以*同志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立足*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將教育和教師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

《意見》從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大力振興教師教育,不斷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能力;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切實理順體制機制;提高地位待遇;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全力確保政策舉措落地見效等方面,系統(tǒng)闡述了全面深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戰(zhàn)略意義、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并指明了工作目標、重點以及落實的新路徑,鳴響了*教師隊伍建設的號角。

興國必先強師。過去一年來,教育戰(zhàn)線將中央精神落到實處,踩下穩(wěn)穩(wěn)的腳印,無論行業(yè)內還是行業(yè)外,都重新感受到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遠見卓識和時代新風。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2017年12月中旬,對西安交通大學部分西遷老教授來信作出重要批示。教育人重溫“西遷精神”,重溫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愛國奮斗精神:國家一聲號召,就背上行囊,滿腔熱血一頭扎進去,一扎就是一輩子。

2017年,海歸戰(zhàn)略科學家、吉林大學教授黃大年以其厚重的精神底色,成為當今為人師者的方向和標桿。人民的需要,國家的需要,就是黃大年研究的起點和歸宿。

偉大時代需要弘揚偉大的精神。2017年5月,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學習黃大年同志的愛國情懷、敬業(yè)精神和高尚情操。全國教育戰(zhàn)線分層次成體系深入開展向黃大年學習活動。

黃大年精神以強大的穿透力、凝聚力、感染力,照亮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初心:黃大年先進事跡報告團在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多所高校巡回報告,現(xiàn)場掌聲雷動。黃大年事跡也在海外求學的中國學子中引起強烈反響,成為激勵海外學子的一盞明燈。

黃大年精神在持續(xù)傳播、生根發(fā)芽:首批201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認定產生,學習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形成常態(tài)化機制。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2017年,涌現(xiàn)出多個讓教育人、讓社會各界肅然起敬的名字: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鐘揚,為了一粒種子,他可以無數(shù)次奔波,因為“一個基因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30余年從教、16年援藏、10年引種紅樹……這個追夢人雖然走了,但他把夢想化作最為實在、最為細微、最為綿長的行動。

華南農業(yè)大學教授盧永根院士,因罹患癌癥,自覺時日不多,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無償捐獻給教育事業(yè)。而他家里的擺設,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可謂“家徒四壁”。

北京大學教授潘文石,80歲高齡仍然活躍在野生動物保護與研究的第一線。36年來,他以荒野為家,實踐著一名生物學家的理想與信仰。

……

這些教師把“師德師風”四個字化為可敬可愛的鮮活生命,用打動人的事跡和精神教育引導廣大教師,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在全民網(wǎng)絡時代,人們對于教師的認識往往容易被個體事件影響,進而對整個隊伍尤其是師德師風的認知有所偏移,而“西遷教授”、黃大年、盧永根、潘文石這樣的名字,在紛繁復雜的多元社會,發(fā)出篤定無比的堅定和力量,像是一把無形的尺子,衡量著底色的厚度,標志著境界的高度,激勵著廣大教師與國家發(fā)展同向同行。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