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都是人們創(chuàng)造的產物,民間文化它立足于民眾生產、生活的具體背景,以一種通俗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是人們自發(fā)的娛樂型文化。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流傳至今。河南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一起來河南傳統(tǒng)習俗和元素中看看。
一、河南的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
1、河南方言
河南方言,屬北方方言,即官話方言,是中國最大的方言。河南方言實際上就是古代的官話,也就是古代的普通話。
主要是指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邊地區(qū)。由于河南人口眾多,歷來的戰(zhàn)爭、運動、經濟活動和其他原因,人口的流動性使得全國其他地區(qū)也有以河南話為主的群體。和南方言也是最接近現(xiàn)代普通話的語言
2、河南豫劇
喜歡戲曲的人沒有不知道河南豫劇的,豫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 ,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在浙江各地也廣為流傳。當代豫劇跟隨河南衛(wèi)視,河南豫劇院,臺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河南電視臺的戲曲節(jié)目《梨園春》也是火遍大江南北,享譽全世界。
3、少林功夫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鄭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因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chuàng)和不斷發(fā)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
4、開封斗雞
中原斗雞是“中國四大名雞”之一,而中原一帶的斗雞,追根溯源,大多出自開封斗雞。從北宋至今,開封斗雞活動一直盛行于民間。悠久的歷史積淀,使開封人保持著慣有的古都情調。開封斗雞在國內外頗有名氣,常有外地斗雞愛好者來汴進行交流比賽,而開封斗雞在國際、國內比賽中屢獲殊榮。
5、古滎龍舞
1949年後,古滎龍舞得以創(chuàng)新發(fā)展,演技日益精湛。它汲取了各種龍舞的特點,又不同於其他龍舞,故事完整生動,情節(jié)曲折感人,表演場面宏大,藝術風格獨特。
整場表演分為魚躍龍門、金龍出南門、龍蝸玉柱、二龍相戲、解救青龍、二龍戲珠、勝利對舞等10個場面。古滎鎮(zhèn)的龍舞,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每逢農歷正月十五龍燈節(jié),方圓幾百里的百姓都涌向古滎"看,據說清乾隆、光緒二帝都曾親臨古滎"看龍舞。
6、獨角獸。流傳于新鄭一帶的獨特民間舞蹈。 是古代勞動人民根據刑天舞戚的故事創(chuàng)造的,反映出對不畏強暴的英雄的崇拜。
7、吹歌。流行于新密一帶的古典民族器樂藝術。據說源于北魏,唐宋時期達到鼎盛,是服務于宮廷貴族階層的音樂。
8、高蹺拉犟驢。流傳于登封一帶的民間舞蹈。興起于清乾隆年間。據傳由于登封多山,交通不便,人們多以小毛驢為交通工具,由此便形成這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
二、河南的簡介
河南歷史文化悠久,是世界華人宗祖之根、華夏歷史文明之源;文化燦爛,人杰地靈、名人輩出,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fā)源地;資源豐富,是全國農產品主產區(qū)和重要的礦產資源大省;人口眾多,是全國人口大省,勞動力資源豐富,消費市場巨大;區(qū)位優(yōu)越,位居天地之中,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農業(yè)領先,是全國農業(yè)大省和糧食轉化加工大;發(fā)展較快,經濟總量穩(wěn)居全國第5位、中西部省份首位;潛力很大,正處于蓄勢崛起、攻堅轉型的關鍵階段,發(fā)展活力和后勁不斷增強。
河南概貌
名稱由來
河南位于我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qū)位于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來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渡袝•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九州之中,現(xiàn)今河南大部分地區(qū)屬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自然地理
河南界于北緯31°23’—36°22’和東經110°21’—116°39’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連陜西,南臨湖北,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全省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1.73%。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沿省界呈半環(huán)形分布,中東部為黃淮海沖積平原,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平原盆地、山地丘陵分別占總面積的55.7%、44.3%。靈寶市境內的老鴉岔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固始縣淮河出省處為全省最低處,海拔僅23.2米。
資源環(huán)境
河南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同時還具有自東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氣候過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復雜多樣和氣候災害頻繁的特點。近10年全省年平均氣溫為12.9—16.5℃,年平均降水量為464.2—1193.2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1505.9—2230.7小時,年平均無霜期為208.7天—290.2天,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全省耕地面積12229萬畝,人均耕地1.12畝。河南是我國唯一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省內河流大多發(fā)源于西部、西北部和東南部山區(qū),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560條;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64條;流域面積10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11條。全省水資源總量403.5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約368立方米、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5,屬嚴重缺水省份。
河南動植物資源豐富,現(xiàn)有省級以上森林公園129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33個;全省已知陸生脊椎野生動物520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56種。
河南是全國重要的礦產資源大省和礦業(yè)大省,礦業(yè)產值連續(xù)多年位于全國前5位。全省已發(fā)現(xiàn)的礦種144種,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10種,已開發(fā)利用的礦種93種。優(yōu)勢礦產可歸納為鉬、金、鋁、銀“四大金屬礦產”以及天然堿、鹽礦、耐火黏土、螢石、珍珠巖、水泥灰?guī)r、石墨“七大非金屬礦產”。在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資源中,保有資源儲量居首位的有9種,居前3位的有35種,居前5位的有46種,居前10位的有72種。靈寶、欒川、桐柏、葉縣分別被命名為“中國金城”“中國鉬都”“中國天然堿之都”和“中國巖鹽之都”。
歷史淵源
河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誕生在今河南新鄭,中華文明的起源、文字的發(fā)明、城市的形成和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都與河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5000年中華文明史中,河南作為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3000多年,先后有20多個朝代在此建都、200多個皇帝在此執(zhí)政。中國八大古都河南就有4個,即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均源自河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記載著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崗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黃帝故里和軒轅丘;有最古老的天文臺周公測景臺;有歷史上最早的關隘函谷關、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馬寺;有“天下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和聞名中外的大相國寺,等等。洛陽、開封、商丘、安陽、南陽、鄭州、?h、濮陽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中原大地孕育的風流人物燦若群星,如古代哲學家、思想家老子、莊子、墨子、韓非、程頤、程顥,政治家、軍事家姜子牙、商鞅、蘇秦、李斯、劉秀、張良、司馬懿、岳飛,文學家、藝術家杜甫、韓愈、白居易、李賀、李商隱、司馬光、褚遂良、吳道子,科學家張衡、僧一行,醫(yī)學家張仲景,佛學家玄奘等,還有現(xiàn)當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鴻昌、楊靖宇,革命先輩鄧穎超、彭雪楓、吳煥先、許世友,“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等。
“萬姓同根,萬宗同源”。河南是中華姓氏的重要發(fā)源地,當今的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依人口數(shù)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山水勝景
河南既是歷史文化資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觀薈萃之地,猶如一座浩瀚如煙的歷史長廊、一幅風光旖旎的天然畫卷,山川融南秀北雄于一體。全省共有云臺山、嵩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等世界地質公園4個,黃河、嵖岈山等國家地質公園15個,永城芒碭山等省級地質公園17個,南陽獨山玉、新鄉(xiāng)鳳凰山、焦作縫山國家礦山公園3個,南陽恐龍蛋化石群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3個。
全省共有A級景區(qū)580家,其中5A級景區(qū)14家,4A級以上景區(qū)189家。星級酒店383家,其中五星級酒店21家;云臺山景區(qū)、堯山大佛景區(qū)、嵖岈山景區(qū)、淇河生態(tài)旅游區(qū)為國家生態(tài)旅游示范區(qū)。嵩山、白云山、雞公山、王屋山、堯山、太行大峽谷、寶天曼、老界嶺、云夢山、南灣湖、丹江口等均屬山水奇觀。龍門石窟是首批國家旅游示范單位,被評為“中國人文旅游示范基地”。黃河自西向東流經河南七百余公里,鄭州至開封段由于泥沙淤積,河床平均高出兩岸地面3—5米,形成“地上懸河”的獨特自然景觀,可謂“河從屋頂過,船在空中行”!叭斯ぬ旌印奔t旗渠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是國家首批“全國研學旅游示范基地”。
人口民族
2019年末,全省總人口10952萬人,常住人口9640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61人。(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相關要求,2020年人口數(shù)據,須持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發(fā)布)
河南省56個民族成份齊全,少數(shù)民族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的顯著特征。2020年,全省少數(shù)民族人口約154萬。其中,占比較高的少數(shù)民族有回族、蒙古族、滿族。全省有3個城市民族區(qū)(鄭州市管城回族區(qū)、開封市順河回族區(qū)、洛陽市瀍河回族區(qū))、21個民族鄉(xiāng)(鎮(zhèn)),少數(shù)民族10萬人以上的省轄市4個(南陽、商丘、周口、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