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回娘家的各地習(xí)俗

思而思學(xué)網(wǎng)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各地習(xí)俗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xiāng)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么,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xiāng)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dāng)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jīng)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xí)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mào)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fā)大財。

大年初二回娘家

在女媧創(chuàng)世的傳說里,我們的祖先認(rèn)為正月初一造雞,初二造狗,初三造豬,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馬,到了初七,才創(chuàng)造了人。

潮汕的“食日晝”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xiāng)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么,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xiāng)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dāng)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jīng)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xí)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糍粑、煎堆等禮品,走親訪友。韶關(guān)沙田一帶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在飲食習(xí)俗方面,正月初二這天的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

雞是少不了的,燒肉取“紅皮赤壯”(身體健康)之意,炒飯取意“大顯身手”;豬脷(舌)取“大利”之意,還有生菜,取意“生財”,蒜喻能寫會算,蔥喻聰明,韭喻長長久久等。芹喻勤勞刻苦。初七人日吃七樣菜,上列幾種均在其中。

這一天廣東有個重要風(fēng)俗就是“回娘家”,客家傳統(tǒng)節(jié)日習(xí)俗正月初二已婚婦女轉(zhuǎn)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門”;啬锛业膵D女,都要攜帶雞、娘酒等禮物。潮汕地區(qū),正月初二、初三,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么,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xiāng)親的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dāng)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jīng)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xí)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整理:程雪超、羅敏)

漁家女兒仍守舊風(fēng),買公雞回娘家過年

客家人的“轉(zhuǎn)外家”

每年春節(jié),粵東客家人有春節(jié)“轉(zhuǎn)外家”的風(fēng)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回娘家”。大年初二至初六,馬路上人來人往,大半都是客家婦女轉(zhuǎn)外家的。

逢年過節(jié),大興“轉(zhuǎn)外家”之風(fēng)。下面是上世紀(jì)末在客家地區(qū)流傳的一首民謠:五十年代轉(zhuǎn)外家,妹子頭上戴笠麻,籮格裝塊冷甜飯,親娘接女笑哈哈。六十年代轉(zhuǎn)外家,手中拿柄花布傘,袋里有飯又有肉,父母一見樂開花。七十年代轉(zhuǎn)外家,妹子騎上鳳凰車,新鮮肉丸剁幾斤,孝敬堂上老人家。八十年代回娘家,妹騎摩托到門下,酒肉飯魚件件有,父母接見笑脫牙。九十年代回娘家,妹子坐上小汽車,高級補品敬雙親,又包“利是”老人花。

江門的新會、臺山、鶴山、開平等地,是珠三角著名的水鄉(xiāng)。漁家外嫁女初二回船上(娘家)拜年則一直留傳到現(xiàn)在。

新會大敖、睦州,江門蓬江、鶴山等地至今還生活著許多以船為家的“水上人家”。到了初二這天,所有外嫁女都要帶丈夫和兒女回船上(娘家)住一晚,而且要買上一只大公雞及幾條魚表示不忘在水上長大的日子,生雞表示兒女生生猛猛,快高長大,魚則象征娘家漁獲滿艙,年年豐收。

守風(fēng)俗:打邊爐吃公雞,回娘家一定要守夜

女兒和她們的丈夫孩子在初二晚上都要留在船上守夜,

客家女回不回娘家,都不忘父母養(yǎng)育恩

勤勞賢淑的客家婦女有口皆碑,而對于辛勞一年的她們來說,“轉(zhuǎn)妹家”(回娘家)是客家女子新年最重要的團圓禮儀,不管嫁出去的女兒已經(jīng)多大多老,新年都要回娘家。

一只又肥又大的雞腿、一只火紅的圓圓甜粄(年糕)、兩瓶親手釀制的娘酒,再加上一大疊紅包。“上述四種禮物是最傳統(tǒng)的‘轉(zhuǎn)妹家’禮物,其中甜粄意味著‘甜甜蜜

佛山女兒自制禮品,新舊習(xí)俗同時流行

昨天是大年初二,傳統(tǒng)上稱為“開年”!敬竽瓿醵啬锛业母鞯亓(xí)俗】由于之前一天的年初一只能吃素不能殺生,而到了這天禁忌解除,于是家家戶戶便紛紛殺雞宰鵝大肆慶祝新春開年。這一天,各地的出嫁女們更是要帶同丈夫和兒女們一起回到娘家與父母姐妹共聚,樂也融融!在經(jīng)濟發(fā)達而文化又古老的佛山地區(qū),回娘家省親的風(fēng)俗多數(shù)人依舊保留著傳統(tǒng)的做法,但也有各種新型的過節(jié)形式開始在部分人里出現(xiàn),可謂新舊習(xí)俗都十分流行。

大年初二回娘家 山東齊魯各地“省親”風(fēng)俗老禮大掃描

濟南

大年初二,是已嫁的姑娘——老濟南稱“姑太太”回娘家省視父母的日子。平日姑太太一般不回娘家,姑爺無事很少去岳家,外孫輩也難得一見。如今趁新春正月過年,骨肉團圓,高高興興敘天倫之樂。

姑爺陪妻子、孩子去岳家是一件很鄭重的事,須先備下幾樣禮品。富裕之家可去泰康公司買上金華火腿、板鴨、桂圓、西鳳酒等,普通人家多是買幾盒糕點,外帶兩個鮮果簍子,也能拿出門去。

姑太太剛進二門,就有人喊:“姑爺來拜年啦!”正屋里的岳父、岳母趕快笑逐顏開地掀開棉門簾迎出來。兄弟、嫂子等也都出來了,四合院里頓時一片歡聲笑語的寒暄。

姑太太先來到正房,在供著祖先牌位的八仙桌前叩頭,向父母拜年,隨之姑爺拜年。外孫輩更是磕頭如搗蒜,給姥爺家的長輩一一拜年,當(dāng)然,一包包紅紙壓歲錢和一把把糖果逗得孩子興高采烈。

姑爺被尊為“貴客”,娘家要擺兩三桌豐盛的筵宴款待,每桌都是雞魚肉肘,八個碟子四個碗。入席時姑爺要坐在上首位子上,由內(nèi)兄內(nèi)弟等人陪同,岳父只過來敬酒而不陪席。

青島

從臘月二十二晚上,嫁出去的青島閨女就不能再進娘家門了,一直要等到正月初三,才能和女婿孩子一起回娘家。過去都比較窮,講究卻特別多,閨女回娘家是必須中午前回家,太陽落山前走的,帶的禮物也很講究,年三十晚上祭奠用的雞是必須帶著的,但是娘家卻往往不會留,因為雞音同“饑”。老丈人健在的,必須帶酒,不管會喝不會喝都必須準(zhǔn)備。剛結(jié)婚的新女婿第一年上門,買的禮品有六斤肉、六斤魚、六個饅頭、六盒點心等總共六個六,湊起一個六六大順。饅頭是要頭面的,魚則以黃花魚最高檔,因其顏色發(fā)黃,特別吉祥。

娘家的準(zhǔn)備也很有意思,年夜的餃子,至少是初二晚上“送年”的餃子,是要給女兒留一些回來吃的,因為以前當(dāng)媳婦的在家里地位低,有吃不飽的可能,回娘家總要添補一下吧。女婿一般是要吃六個荷包蛋的,在“雞蛋就是好東西”的年代,六個荷包蛋就是對女婿的最高禮遇。

淄博

在淄博,大年初二是媳婦們回娘家的日子,這一天作為娘家人是不接待其他客人的。媳婦們大年初二回娘家只是在女兒沒有成親之前。如果哪家媳婦的女兒已經(jīng)成家,那么她們又會把這一天拿來招待自己的女兒、女婿。而自己回娘家,只好改在大年初三或是其他日子了。

棗莊

春節(jié)前幾天,出了門子(結(jié)了婚)的閨女要跟丈夫回娘家送節(jié)禮。以前,經(jīng)濟條件差時,大多帶些糖果、果子(點心)、豬肉、酒等禮品。禮品的數(shù)量必須是吉利的雙數(shù)。閨女一家當(dāng)天返回時,娘家要回禮品。首先是粉條,取其拉拉扯扯不斷親的寓意。其次是粉皮,象征團團圓圓。還有花生,意為有兒有女花著生。還有,閨女帶來禮品的一小部分也要給回回去。

“正月十六好日子,家家戶戶叫妮子!钡秸率衔纾壹页隽碎T子的閨女便乖乖地在家等候娘家兄弟來請她回娘家,俗稱“叫客”。這里的“客”讀“kei”,三聲。這時候,女婿一般是不跟去娘家的。

<iframe id="cproIframe_u1386866_4" src="http://pos.baidu.com/acom?adn=0&at=231&aurl=&cad=1&ccd=32&cec=GBK&cfv=11&ch=0&col=zh-CN&conOP=0&cpa=1&dai=4&dis=0&ltr=http%3A%2F%2Fwww.baidu.com%2Fs%3Fwd%3D%25E5%25A4%25A7%25E5%25B9%25B4%25E5%2588%259D%25E4%25BA%258C%25E7%259A%2584%25E4%25B9%25A0%25E4%25BF%2597%26ie%3Dutf-8%26f%3D8%26rsv_bp%3D1%26tn%3Dbaidu%26rsv_pq%3Dec3264bd0000cbcf%26rsv_t%3Db617nfqmjcgXsqlhy4IAgVY4xQ2gCt3nnBuW1h%252BlUkjjlAs9KtI%252Fx09gvK0%26bs%3D%25E5%25A4%25A7%25E5%25B9%25B4%25E5%2588%259D%25E4%25B8%2580%25E7%259A%2584%25E4%25B9%25A0%25E4%25BF%2597&ltu=http%3A%2F%2Fwww.gkstk.com%2Farticle%2F67501898.html&lunum=6&n=myoa_cpr&pcs=1893x917&pis=10000x10000&ps=3201x456&psr=1920x1080&pss=1893x3219&qn=543da3b107a008b6&rad=&rsi0=630&rsi1=60&rsi5=4&rss0=&rss1=&rss2=&rss3=&rss4=&rss5=&rss6=&rss7=&scale=&skin=tabcloud_skin_2&stid=5&td_id=1386866&tn=baiduCustSTagLinkUnit&tpr=1420020221239&ts=1&xuanting=0&dtm=BAIDU_DUP2_SETJSONADSLOT&dc=2&di=u1386866"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crolling="no" frameborder="0" allowtransparency="true">

閨女只帶孩子回娘家小住幾日。農(nóng)歷節(jié)二月二之前,再由丈夫去娘家叫回。閨女回娘家需要給父母長輩們磕頭拜年。這種磕頭的風(fēng)俗延續(xù)至今。

東營

頭年臘月十七、十八,新媳婦就回了娘家,婆家要打發(fā)人去請,把新媳婦請回來好好“伺候”,年前就不讓再回娘家了。正月初二閨女回娘家只為了拜年,拜完了年就要匆匆回家。到了正月十六這天,是新媳婦新女婿最隆重的回娘家的日子。

濰坊

在濰坊,年初二放了鞭炮,謂“開市”,男女勞作不再禁忌,開始帶上禮品走親戚。走親戚舊時“初二姥姥初三姑,初四初五看丈母”,也有“初三姥姥初四姑,初五六里看丈母”之俗,現(xiàn)多為“初二初三先丈母,初四初五再看姑”。實際上,濰坊城里出嫁女多數(shù)初二回娘家。過去“進了臘月門,不進娘家門”的風(fēng)俗,是說農(nóng)村的出嫁女。在城里,臘月二十三“小年”(辭灶)這天,出嫁的閨女一般不去娘家了,還被許多人沿襲著。當(dāng)然,年三十也有已經(jīng)出嫁的閨女進娘家門的,另當(dāng)別論。。

從婆家臨走前,尤其是新媳婦,婆婆要包上一個紅包袱,這包袱媳婦是不得打開看的。如果包袱里放上甜的東西,譬如甜點心,就說明婆婆對媳婦滿意。

回娘家的閨女還要帶上糖果和面條,糖果表示祝愿生活甜甜美美,面條是表示健康長壽的意思。

新媳婦回娘家,是要陪著丈夫去本家拜年的,所有的本家長輩都要拜,俗稱“磕頭”,至于是否真正磕頭那就是另一回事了,陪著的人要帶一塊紅毯子,是準(zhǔn)備給姑爺磕頭時鋪在地上的,主要是姑爺?shù)南ドw不能沾土。新姑爺拜年膝蓋沾土是不吉利的。

威海

閨女回娘家的當(dāng)天中午一般吃餑餑,下午吃餃子。

初二媳婦帶女婿回娘家,實際上女婿是主角,這次的名義叫“拜丈人”,住一宿就回。禮品嘛,一般用包袱包四個餑餑和八個蓮子帶上,這兩種面食,因為承載了“四平八穩(wěn)”的寓意,所以特別重要,屬于非帶不可的。此外,可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濟能力,帶點酒和桃酥等。正月十六,女婿還要把媳婦送回娘家,這次是把媳婦放丈母娘家自己走人,這叫做“住媽家”。

在威海,閨女過年回娘家也有在初六進行的,為什么要選在初六呢?還有一句俗語呢:“先看姑,后看舅,丈母娘最靠后!北M管對女婿而言,丈母娘是最靠后的,但仍要選一個吉利的日子,陪著媳婦回娘家,所以就選擇了既靠后又吉利的“初六”。

回娘家的時候,需要帶一些禮物,這些禮物都是盛放在用細竹片編的箢子里。經(jīng)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帶的都是由閨女親手蒸的大餑餑六個或者八個,餑餑上有用染料點的八個紅點,預(yù)示著娘家來年發(fā)財?shù)囊馑;條件好一點的家庭,還要綴上從商店買來的桃酥,一般為二斤,桃酥是專門孝敬老人的食品,用紙包裝,上面壓張紅紙,預(yù)示著娘家來年紅紅火火。

初六的這天晚上,閨女和女婿是不能在娘家留宿的。可這回婆婆家的時間,也有講究,不能太早,太早了,顯得娘家招待不周到;也不能太晚,娘家人一定會在太陽下山前催著閨女和女婿回家,意思是頭頂著太陽回家,一定能過好日子!

濟寧

結(jié)婚第一年,小兩口一定要在初二至初四回娘家,這叫“雙拜節(jié)”。吃飯的時候新女婿要坐主賓,陪同的必須是同輩或者是小輩,長輩一般不能在場。吃飯時,不能上水餃,意思是捏了嘴不讓說話。

另外,每年的正月十六都會有娘家的人(一般是侄子,沒有侄子的就自己去)來叫,一塊回娘家。

臨沂

在臨沂,如果要按正規(guī)的風(fēng)俗,那就是正月十六才是出嫁的閨女回娘家的好日子。這之前也可以回去,但無論你回去多少次,到了正月十六這一天是非回不可的。

泰安

初二這天中午,招待新女婿的酒席很有講究,不管多大年紀(jì)、多大輩分的人都要坐在下手,得讓新女婿坐在正位子上。席間上菜也有一定的程序,一般是先上些點心、糖果之類的六種小吃(也有上八種的,分為四干四鮮),簡單吃點就正式上菜開席。當(dāng)酒席進行到一半時才能端上整魚這道菜,可只要魚上了桌,就會有一個端著空盤子的人來到新姑爺面前為廚子討紅包。送了紅包后就輪到小舅子或是侄子輩的年輕人“獻”酒了,這時新姑爺就可以根據(jù)獻酒的人隨時決定是否需要掏紅包,一般是只給與妻子血緣關(guān)系比較近的小孩就行了。

萊蕪

萊蕪這里是正月初三回娘家,因為初二還沒有送完家堂,作為出嫁的閨女是不能見家堂桌子的。初三一大早,小兩口就拿著早就準(zhǔn)備好的六樣禮上路了。六樣禮包括:一刀肉、兩條魚、兩瓶酒、兩條煙、兩包茶葉、兩包點心,缺一不可。所有的禮物都是雙份的,回娘家后,娘家人要留或再帶回也都是要雙份的留或雙份的帶回,是不能拆雙的。

到了娘家,按照早先的規(guī)矩新女婿要給岳父母磕頭,由岳父母給磕頭錢。到家稍坐一會兒后,丈母娘就會趕緊下上兩碗水餃給新女婿吃,名曰“點心”。吃完“點心”后就開始坐大席了。新女婿要坐上首,娘家要找上幾個德高望重的長輩和能喝酒的來陪新女婿,以表示對親家的尊重。飯桌上菜要新女婿先吃第一口,別人才能吃,酒更是要喝足了,如果新女婿不勝酒量,那最好在回娘家之前就找個能喝酒的“代酒客”來,這樣就不會在丈母娘家出笑話了。

酒足飯飽之后,太陽已經(jīng)掛在西山角上,這時候新女婿就會鄭重告別岳父母及親戚朋友,請他們放心把女兒交給自己,然后就領(lǐng)著自己的媳婦回家了。

德州

在德州,年后閨女回娘家與女婿一起給丈母娘拜年是初四。娘家那頭隆重地稱其為:待女婿(或叫待新親)。

到了娘家見了爹娘之后,閨女跟孩子們先給爹娘和姥爺姥娘磕頭拜年;而女婿則要由岳父或者再老一輩的人們陪著喝酒吃飯。等吃喝完畢,女婿才起身給岳父岳母磕頭(有舅哥、舅嫂也得磕)拜年。雖然這時候岳父岳母等老人們也謙讓著說“算了吧,算了吧”,但還是挺高興地接受這個磕頭大禮。然后,女婿由岳父或者舅哥領(lǐng)著到附近的當(dāng)家子或比較親近的人家去給長輩拜年。閨女則自己到街坊鄰居平常關(guān)系不錯的人家拜年。

有自己媳婦的后輩小孩子,甭管給你磕不磕頭,你這女婿也得給錢(這幾年才叫“壓歲錢”);不過有時候這錢由媳婦代付。

閨女來給爹娘拜年不許住下,據(jù)說是怕把娘家吃窮了。回來的時候,娘家回的禮物一定有棗糕,而且越大越好,象征著父母祝福閨女步步登高!

聊城

大年初三一大早,剛結(jié)婚的或已經(jīng)有孩子的小兩口便開始為走娘家的事兒精心準(zhǔn)備著。女的拾掇得漂漂亮亮,男的穿得整整齊齊,孩子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然后媳婦往往再三囑咐丈夫和孩子在說話、行為等一些應(yīng)該注意的禮節(jié),一切完畢才帶著禮物高高興興直奔目的地。娘家人往往會站在門口笑瞇瞇地迎接閨女女婿一家人,笑納禮物的同時有孩子的還要給一些壓歲錢.

濱州

在濱州,回娘家大都是在正月初二,媳婦有丈夫陪著回娘家才算是體面的。

最隆重的回娘家是婚后第一次回娘家,這一次新姑爺?shù)情T,不亞于新媳婦出嫁。新姑爺一到家,沒等進家門,丈人和丈母娘早就迎了出來,進了屋,姑爺就要給老人下跪磕頭,不過這第一次磕頭一般是不讓磕的,丈人早就把他扶了起來。然后姑爺送上四樣禮,不外乎雞鴨魚肉,各拿雙份,有好事成雙的意思。之后就入席吃飯,飯菜早就準(zhǔn)備好了,姑爺坐上位,還請了家里的長輩作陪,向姑爺勸酒,第一杯一定要一口氣喝完。

菏澤

在菏澤,春節(jié)回娘家都是在初二進行的。

第一次春節(jié)回娘家,帶的禮物都是雙數(shù):或四件,或六件。除之此外,還有一些小禮物要放在一個專門的禮盒里,這盒子是分著層的,每層都不能空。里面有糕點、饅頭、掛面等,也有放上錢的。不過娘家人一般不接禮盒里面的東西,這里的老規(guī)矩是“看一看,添一半”,如果你揭開了盒子,收下了禮物,不但每樣禮物都要加倍回送,而且別人也會笑話你貪心。

這次回娘家,女婿比閨女位置要高得多,他是娘家的主賓,會坐在一個專門為他準(zhǔn)備的大紅椅子上。每上一道菜,都要新女婿先拿筷子吃第一口,他不動筷子,任何人都不能動這道菜。

光吃菜可不行,還要喝酒,既然女婿是主角,喝酒自然是少不了的。為了不至于喝醉丟人現(xiàn)眼,女婿會帶兩個代他喝酒的,在我們這里就稱之為“扛笆斗的”,此人能說會道,而且酒量極好。在酒場上,敬新女婿的酒多數(shù)由他們代喝了。

所有的菜上完以后,最后還要上糕點,這些糕點全是陪客帶來的,是專門做的花樣糕點。上的糕點也同樣需要新女婿先吃,每個陪客帶來的點心都要上一遍,來多少陪客,這糕點就要上多少道。每上一道糕點,就會有專人介紹這是哪家親戚帶來的,和女婿是什么關(guān)系。新女婿如果各種糕點都嘗一個的話,估計肚子會撐圓了,所以他只是動一下筷子,夾一個放在自己的盤子里,就算嘗過了老人聊聊天,聽聽岳父母的教誨,并且主動邀請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然后再告辭回家。

以后過春節(jié)再回娘家,就沒有這么多規(guī)矩和講究了。

傳統(tǒng)習(xí)俗--大年初二祭財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mào)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fā)大財。 民以食為天,大年初二,在吃的方面也有不少講究,僅僅在做面條上,就有很多規(guī)矩。據(jù)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風(fēng)俗。

大年初二祭財神,在北方不少地方,到了初二這天,無論是商貿(mào)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會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到了這天中午,還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寓意來年發(fā)大財。在老北京的一些大商號,到了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能發(fā)大財。

另外,女兒回娘家禮物忌諱是單數(shù),要好事成雙。在送財神時,不可說“不要”,要說“已有”。人們對于這些流傳多年的規(guī)矩,還是那么相信,看來大家都渴望在新年里能交到好運氣。

春節(jié)習(xí)俗之二:初二初三習(xí)俗 回娘家大年初二

“大年初一頭一天,過了初二是初三,小媳婦回娘家,想去看一看”。這首兒時的歌謠,是講人們過年的程序的。農(nóng)歷正月初二初三,是出嫁女兒回娘家的日子,依照古時的習(xí)俗,女子無故不得擅自回娘家,所以這一天娘家的兄弟必須前往男家迎接,邀請姊妹們回娘家聚會。一頓家宴之后,嫁出去的姊姊妹妹們再回到娘家探親,全家團聚在一起,充滿一片喜氣與熱鬧氣氛,此即俗稱的“做客”、“返外家(娘家)”、“歸寧”,但這一道手續(xù)在現(xiàn)代已簡化成了電話邀約。

為什么過年期間出嫁的女兒要在年初二時回娘家呢?傳說如果大年初一回娘家,會使娘家變貧窮,所以大家都在初二回娘家。而且過年從大年初一開始,婆家便忙著各項年節(jié)禮俗和拜年祭祖等事宜,做媳婦的如果只顧回娘家而不幫忙,就有失晚輩的職責(zé)了。此外,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認(rèn)為初二回娘家是娘家人擔(dān)心女子嫁出去后,遇到壞婆婆,可能一輩子都不讓媳婦回娘家,所以才定這樣的風(fēng)俗。

不管緣由為何,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xí)俗,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但回娘家時可別忘了準(zhǔn)備一些禮物,也就是臺灣話所稱的“伴手”或“等路”。出嫁的女子除了偕同丈夫以及子女們攜帶一些禮品回娘家拜年外,會分送紅包給長輩們,以道恭喜之意,而這些長輩也要分贈紅包給女兒帶回來的孫子。如果家中有弟妹,當(dāng)然也要贈送紅包,祝賀一番。在古時外家也會贈送雞腿給外孫,或用紅絨繩掛在外孫的脖子上,稱為“結(jié)衫帶”,不過這些古俗也早已被紅包所取代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