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品質關乎企業(yè)的生死存亡,制造型企業(yè)作為產品質量把關的源頭,責任之重不言而喻,一線操作工的職業(yè)道德素質、操作技能、基層管理能力都直接關系到產品的質量。
因此針對生產型企業(yè),非常關注員工培訓工作的開展,然而,在員工培訓上花費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是到頭來收效甚微,往往被扣上“走形式”的帽子。
根據調查顯示:95%企業(yè)的培訓時間安排在下班后,大量占用員工休息時間,85%的企業(yè)在培訓結束后沒有培訓成果輸出,更別說制定年度培訓計劃等一類專業(yè)系統(tǒng)的培訓工作了。
事實上,針對生產型企業(yè)員工培訓,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不同層級的培訓課程安排
各種生產的崗位不同,采取的培訓課程也不同,同樣不同的層級,基層、中層和高層管理的培訓課程開發(fā)工作除了可以組織內部有專業(yè)知識的員工開發(fā),還可以采用外包或是外購,這些可以視企業(yè)的具體情況而定,比如:培訓預算、員工素質等。
第二、豐富培訓形式 加強考核力度
生產企業(yè)的一線員工培訓內容,絕大多數為崗位操作技能,一味的采用原始講授的培訓形式,效果甚微。筆者主張,生產相關的培訓就應該回歸到生產現場,讓員工在現場熟悉流程、識別物料、操作機械。除此之外,還可采用小組項目改善、書籍閱讀、觀看光碟、基于網絡的自主培訓、視頻電話、輪崗實習等多樣培訓形式。
生產型企業(yè)培訓培訓重點應該在新員工技術培訓和管理人員管理和技術進階提升這兩個方面。此外,培訓成績就是一把尺子,他是學員在培訓中收獲、學員素質、講師授課情況好壞的量化結果。根據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層次評估標準框架,培訓的效果應從反應、學習、行為、結果四個層面來進行追蹤。筆者認為這種方式可以借鑒、值得學習。
第三、挖掘內部師資力量
過對員工進行嚴格的崗位培訓,把已標準化、制度化和手冊化的培訓內容有效地傳遞給每一位員工,讓每個在崗的員工都按照制度和手冊所規(guī)定的方法和標準進行工作,從而使個別能人的智慧和能力迅速地轉化成為該部門或崗位全體員工統(tǒng)一的、一致的行為。在企業(yè)還可以設置多一些的TTT內部講師培訓課程,并對培訓師課程開發(fā),授課課酬和培訓師成長做一些規(guī)定,促使整個培訓師隊伍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