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衷情晏殊閱讀答案賞析翻譯

思而思學網(wǎng)
訴衷情晏殊閱讀答案賞析翻譯,這是北宋婉約派詞人、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晏殊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以寫景為主的小令,這首小令以疏淡的筆墨濃抹了一副秋景圖,透露出淡淡的情思。

原文:
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
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字詞解釋:
①芙蓉:荷花;金菊:黃色的菊花;斗:比勝;馨:散布得很遠的香氣。
②天氣:氣候;重陽: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③紅樹:這里指楓樹; 間:相間,夾雜。
④流水淡:溪水清澈明凈。
⑤碧天:碧藍的天空。
⑥茫茫:廣闊,深遠。
⑦目斷:指望至視界所盡處,猶言凝神眺望;憑高目斷:依仗高處極目遠望,直到看不見。
⑧鴻雁:即“雁”。大的叫鴻,小的叫雁。
⑨思量:相思。

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翻譯:
在節(jié)氣接近重陽的時侯,芙蓉和金菊爭芳斗妍。遠處的鄉(xiāng)村,秋色如畫中一般美麗,樹林間從濃密的紅葉中透出稀疏的黃色.真是鮮亮可愛。
中原地區(qū),秋雨少,秋水無波,清澈明凈;天高氣爽,萬里無云,平原仰視,上天寬闊沒有邊際,前路茫茫,把握不住。登高遠望,看到鴻雁飛來,引起頭腦中無限的思念。

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閱讀答案:
試題:
1、這首詞提到了民間的那個節(jié)日?有那些習俗?簡要分析本詞寫景狀物的藝術特點。
2、簡要分析這首詞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重陽節(jié)、登高、飲雄黃酒等;作者抓住重陽節(jié)時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木芙蓉花和菊花來描寫,遠近結合、色彩相間,充分展示出重陽節(jié)時周圍環(huán)境的美麗如畫。(意思對即可酌情給分。)
2、這首詞描寫了主人公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憂愁,也表達了自己仕宦生涯的不如意,感嘆前途渺茫、難以把握。(意對即可酌情給分)

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創(chuàng)作背景:
作者于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賦此詞,時四十八歲,為陳州(今河南淮陽)知州。他由參知政事貶來此地已六年,常借酒遣懷,此詞是秋天在開封登高遠望時所作。

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賞析:
這是一首秋日野游,遣興自娛的令詞。晏殊一生仕途坦蕩,性情散淡,過著“未嘗一日不宴歡”的生活。為官之余,歌飲郊游自然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必然反映在他的詞作當中。這首詞寫的是重陽登高的景與情。
“芙蓉金菊斗馨香”句中的芙蓉(指荷花)和菊花都是秋季里開放的花。詞人寫秋日里萬花紛謝唯有芙蓉和滿目金菊競相綻放的景致,不單純是寫景,同時交待了季節(jié)。下句“天氣欲重陽”則更進一步點明節(jié)氣。中國古代有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俗。“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便是中國唐代大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詞人直言重陽,為后文登高寫景做了鋪墊。“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兩句正面寫景。臨高而望,遠方村落星星點點,在霜葉染成的紅樹之間點綴著片片的秋草和茂葉凋零之后的樹的枝丫。在秋日艷陽之下,如妙筆彩繪的圖畫。至此,秋日如畫美景,詞人昂然游興,躍然紙上。上片以流暢的筆墨描繪出重陽節(jié)前秋日登高所見景致,情思恬淡自然,語言明凈清新,不飾雕琢,亦不失于浮淺。
下片起首三句九字皆寫景。“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畫卷舒展于天地之間,寫景氣勢恢宏,意境曠達間流露著淡淡的憂傷,并使上片中秋色如畫的靜物描寫進一步成為動態(tài)描寫,語言生動秀潔,精煉渾成。至于由此而起的思量之情則是觸景而發(fā)。極目高遠,盡見天地之間藍天白云,秋離氣爽。恰此時望見大雁天邊而來。鴻雁傳情之說古亦有之,詞人由此聯(lián)想起遠方疏親密友,引起對遠方親友的懷戀是十分自然的事。在前詞豐厚的鋪墊之上,聊以“無限思量”敘寄情思,又戛然而止。言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絕,蓄意綿綿,情溢詞外。詞的下片在寫景的基礎上,融入情思,增添了詞的內(nèi)涵。
這首詞全篇以寫景為主,通過對重陽節(jié)時登高所見的描寫,表達詞人怡然自得的雅興和由重陽節(jié)而引起的對遠方親友的思念,而這種思念的傷感卻是在隱約之間的。在語言上,這首詞在具備晏殊詞溫潤端麗的一股特點以外,尤見秀潔清新,為全詞高遠淡雅、陶然曠達的意境提供了豐富的表現(xiàn)力。另外,詞中注重色彩描寫,其中“芙蓉金菊”、“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淡水”、“碧天",或明或暗寫出景物的色調(diào),描繪出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給人以美的陶冶。

個人資料: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