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教學目標設計心得體會范文一
在課程所介紹小學科學的教學設計流程的五個環(huán)節(jié)中,您最在課程所介紹小學科學的教學設計流程的五個環(huán)節(jié)中,您最難理解的是哪個環(huán)節(jié),簡單談談原因?
一堂好課必須要有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學設計,就本質而言,它是一個在分析 “課標” 要求、教材內容、學習者的特點、學習內容、教學條件及教學系統(tǒng)組成特點諸因素的基礎上,依據(jù)現(xiàn)代教學理論,統(tǒng)籌全局,精心構建和選擇具體方案的過程。我學習了李亦菲博士的關于《小學科學教學設計概述》的專題講座懂得了教學設計是教學過程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在有關教育原則的指導下,對教學諸要素進行的系統(tǒng)謀劃。小學科學的教學設計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
一、從學科能力的角度解讀課程目標
教學目標的制定是教學設計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傳播學理論告訴我們,為了取得有效的信息傳遞效果,傳播者必須充分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準備態(tài)度,包括學習者的學科預備知識和技能,已有的經驗,年齡特點,個性特征等。故了解和分析學生的準備狀態(tài),是我們教師必須要重視的。同時,分析小學科學的有關 “ 課標 ” 要求和現(xiàn)行教學資源條件;從研究新課程總目的出發(fā),明確階段單元目標,分析本課時的教學地位和教學內容,明確教學主題。在此基礎上,來制定教學目標。在設計過程中,我們要防止教學目標的偏低或超綱,力求恰到好處。 雖然不同學科的內容不同,但仍然可以根據(jù)這一結構,將學科能力分為 表達 學科知識的 能力、探究學科現(xiàn)象的能力、運用學科技能的能力、解決學科問題的能力四個方面。設計者要從新課標的 “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 ” 三維目標要求出發(fā),制定教學目標。從我們教學的實踐看,定位比較正確,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基于廣義知識觀的教學內容分析
材料是最基本的教學材料。在對教學材料進行處理前,我們教師對 “ 課標 ” 的研讀,有助于準確把握課本的教學內容,并與教學要達到的意圖或教學目標掛上鉤,與學習的對象相一致,與此同時,教師要根據(jù)課時教學目標,對所有的教學內容進行分類,明確學習者的學習任務有哪些,它們分別屬于認知技能領域、過程與方法領域,還是情感領域。不同的學習領域,我們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運用不同的教學行為策略,才能使教學真正恰到好處。教學內容就是為使學生完成與學科能力相對應的特定活動或任務(核心任務)而精心組織起來的陳述性知識、過程性知識和元認知知識。
三、根據(jù)教學內容陳述三維目標
可以在將核心任務按照廣義知識分解為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圍繞教學內容陳述三維目標。具體對應關系如下:陳述性知識對應于“知識與技能目標”中的知識部分,以具體事物為對象的程序性知識對應于“知識與技能目標”中的技能部分,以頭腦內部的符號和心理加工為對象的、支持高水平認知過程的程序性知識)對應于“過程與方法目標”,元認知知識對應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根據(jù)基于廣義知識觀的教學內容與三維目標的對應關系,就可以在一個具體的學科主題中,圍繞由核心任務建立起來的教學內容陳述三維目標,從而實現(xiàn)基于學科能力的課程目標與基于三維目標的課程目標之間的銜接。
四、圍繞教學事件整合三維目標
教學事件是一個關鍵概念。如果沒有教學事件,學習活動(“事業(yè)”)不會得以引發(fā),而“目的”也就沒有依附的載體。因此,要想將圍繞核心任務整合起來的三維目標由構想變?yōu)楝F(xiàn)實,必須依賴于教學事件。從實質上看,教學事件就是經過分解的、在教學過程中順序展開的核心任務。這樣,圍繞核心任務整合起來的三維目標,就轉變?yōu)閲@教學事件整合起來的三維目標了。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時,我們需要注意:
① 必須符合教學目標要求。對于知識性較強且抽象的教學目標,可(轉載于:教學設計是指科學設計教學目標)選擇教學信息傳輸較大的教學方法,如系統(tǒng)講授法、多媒體演示法等或選擇相應的教學模式;對于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教學目標,則可選擇探究法等教學方法或相應的教學模式;
② 能符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特征;
③ 要考慮到教學條件。學校的教學條件是制約教學方法或教學模式的重要因素,教學條件既包括學校的教學資源條件,也包括教師的自身條件,如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個人素養(yǎng)的制約等?傊,我們在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時要做到揚長避短、恰到好處。
五、評價三維目標實現(xiàn)程度所謂教學評價,就是對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活動進行的評價。
在學校中, 教學評價是“持續(xù)不斷的”、“形式多樣的”、“影響深刻的”。首先,教學評價是“持續(xù)不斷的”,這是因為評價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在教學設計階段,有安置性評價;在教學實施階段,有形成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在教學結束時,有總結性評價。其次,教學評價是“形式多樣的” , 這是 因為教師和學生采用多種方式開展評價活動,如課堂評價、作業(yè)展示、作品集評價、學期考試、問卷調查、訪談等。第三,教學評價是“影響深刻的”,這是因為評價對引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也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學習情況,激勵自己不斷沿著正確的方向努力。
在這五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最難理解的是“基于廣義知識觀的教學內容分析”。正如李亦菲博士所說,在以往的教學內容分析中,通常都是以學科單元為基礎,進行教學內容的簡單羅列。
這種方式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將教學內容局限于知識與技能,只涉及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和操作型的程序性知識,忽略了元認知知識以及支持高級認知過程的程序性知識;第二,簡單羅列教學內容的做法不能反映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而教學內容就是為使學生完成與學科能力相對應的特定活動或任務(核心任務)而精心組織起來的陳述性知識、過程性知識和元認知知識。我對于“陳述性知識、過程性知識和元認知知識”這三個概念的理解、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不夠清晰。但通過‘“多樣的生物”主題中的教學內容分析表’的學習,我對這三個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在傳統(tǒng)的科學教學活動中,科學學習的評價主要集中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評價注重近期的、顯性的效果,衡量指標是剛性的、偏于理性的,評價方法單一,強調定量分析,大多以筆試題、客觀題為主。而新的國家科學課程標準提出了全新的、帶有明確指向性的評價理念???以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為宗旨,既要關注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要實現(xiàn)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創(chuàng)設一種 “發(fā)現(xiàn)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但是我認為在教學中實施開展教學評價往往會遇到以下問題:
1、如何體現(xiàn) “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如何體現(xiàn)“形成性評價”(即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一方面考試是學科終結性評價的主要手段,通過考試可監(jiān)控小學科學教學質量,能加強科學學科地位,加強科學教師隊伍建設。
另一方面考試又是一把“雙刃劍”,教師的心思只為了應付考試,也讓考試“指揮”著科學教學課堂實踐,未能更好體現(xiàn)科學教學新理念。
2、如何體現(xiàn)既關注學業(yè)成績又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潛能?即從只關注結果“總結性”到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性”和“發(fā)展性”?從只關注傳統(tǒng)“雙基”目標向“三維”目標轉變?
3、“忙碌”的科學教師如何更好體現(xiàn)評價方式多樣化?
4、科學新課程倡導的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評價制度很難有效地建立起來。
謝謝“國培”給我們這么好的機會,謝謝教師團隊的各位老師的精彩講座,讓我的業(yè)務得到了提升。
篇二:教學目標設計心得體會
小學科學的教學設計的基本流程包括:解讀課程目標;教學內小學科學的教學設計的基本流程包括:解讀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分析;根據(jù)教學內容陳述教學目標;陳述教學事件目標;開展教學目標。等五個環(huán)節(jié)。
我覺得最難理解的是教學評價。所謂教學評價,就是對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活動進行的評價。教學評價是“持續(xù)不斷的”、“形式多樣的”、“影響深刻的”。教師在傳統(tǒng)的科學教學活動中,科學學習的評價主要集中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評價注重近期的、顯性的效果,衡量指標是剛性的、偏于理性的,評價方法單一,強調定量分析,大多以筆試題、客觀題為主。
我認為在教學中實施開展教學評價往往會遇到以下問題:
1、如何體現(xiàn) “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如何體現(xiàn)“形成性評價”(即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一方面考試是學科終結性評價的主要手段,通過考試可監(jiān)控小學科學教學質量,能加強科學學科地位,加強科學教師隊伍建設。
另一方面考試又是一把“雙忍劍”,教師的心思只為了應付考試,也讓考試“指揮”著科學教學課堂實踐,未能更好體現(xiàn)科學教學新理念。
2、如何體現(xiàn)既關注學業(yè)成績又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潛能?即從只關注結果“總結性”到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性”和“發(fā)展性”?從只關注傳統(tǒng)“雙基”目標向“三維”目標轉變?
3、“忙碌”的科學教師如何更好體現(xiàn)評價方式多樣化?
4、科學新課程倡導的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評價制度很難有效地建立起來。
篇三:教學目標設計心得體會范文
小學科學的教學設計的基本流程包括:解讀課程目標;教學內小學科學的教學設計的基本流程包括:解讀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分析;根據(jù)教學內容陳述教學目標;陳述教學事件目標;開展教學目標。等五個環(huán)節(jié)。
我覺得最難理解的是教學評價。所謂教學評價,就是對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活動進行的評價。教學評價是“持續(xù)不斷的”、“形式多樣的”、“影響深刻的”。教師在傳統(tǒng)的科學教學活動中,科學學習的評價主要集中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評價注重近期的、顯性的效果,衡量指標是剛性的、偏于理性的,評價方法單一,強調定量分析,大多以筆試題、客觀題為主。
我認為在教學中實施開展教學評價往往會遇到以下問題:
1、如何體現(xiàn) “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如何體現(xiàn)“形成性評價”(即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一方面考試是學科終結性評價的主要手段,通過考試可監(jiān)控小學科學教學質量,能加強科學學科地位,加強科學教師隊伍建設。
另一方面考試又是一把“雙忍劍”,教師的心思只為了應付考試,也讓考試“指揮”著科學教學課堂實踐,未能更好體現(xiàn)科學教學新理念。
2、如何體現(xiàn)既關注學業(yè)成績又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潛能?即從只關注結果“總結性”到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性”和“發(fā)展性”?從只關注傳統(tǒng)“雙基”目標向“三維”目標轉變?
3、“忙碌”的科學教師如何更好體現(xiàn)評價方式多樣化?
4、科學新課程倡導的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評價制度很難有效地建立起來。